
如何才能讓孩子跟你說出心里話?家長要先學會去“聽”
- 分類:教育專欄
- 發布時間:2021-04-06 15:17
【概要描述】經常有父母感到迷茫和困惑,覺得自己很愿意去了解孩子的世界,也愿意去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系,但不知為什么孩子有什么事還是不愿意和自己說,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,成為他信任和愿意傾訴的人。 有些父母甚至專門學習了關于如何溝通和傾聽的課程,但仍然沒有什么效果。傾聽的確是和孩子建立關系的一個重要環節,絕不僅僅是技巧或方法這么簡單,而是需要用心去靠近和感受對方。 01 真正的傾聽是心與心的靠近 傾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我們習慣了用理性的頭腦去聽,并且在聽的時候頭腦高速運轉,忙著算計、分析、評價、解決問題。就像臺灣心理咨詢師周志建所說:真正的傾聽需要一種單純、一種簡單。 我們必須把自己“變成5歲的孩子”,用一顆赤子之心進入別人的生命。真正的傾聽應該是情感的、靈性的、直覺的,不是靠理性的頭腦,而是需要一種生命的投入,去解讀對方的生命故事,“只有生命可以抵達另一個人的生命”。 02 傾聽要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感受 學會傾聽,首先需要看到這個人。要做到這一點,需要我們放下自己,放棄想當然,放緩腳步,蹲下身子,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,設身處地去體會他的心情和感受。 比如對待淘氣的孩子,我們不僅要看到眼前這個孩子的調皮、叛逆、哭鬧,還要用心靈的慧眼看到孩子這個“人”。 我們可以仔細回憶一下平時與孩子之間的互動,我們真的“聽到”孩子在說什么嗎?真的體會到他當時的切身感受和需要嗎? ——孩子回家很開心:“媽媽,我今天語文考試得了95分!”“哦,不錯。你們班有多少90分以上的?你那5分丟在哪里了?” ——孩子把腿磕破了,疼得直哭?!霸缇透嬖V你,走路要看著道,別上躥下跳的,說多少遍你都不聽,這下知道疼了吧?!?這些是多么熟悉的場景和對話。我們總是看到問題,看到分數,看到自己正確的地方,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,就是沒看到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要。 有時候我和兒子之間的互動情景也讓我深受啟發。有一天晚上,兒子整理書包時,獻寶一樣翻出他在學校畫的“軍事地圖”給我看。我當時有一堆家務事要忙,走過來匆匆瞟了一眼:“哦挺好的,有意思?!眱鹤記]再說什么,自己拿著畫琢磨著玩去了。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敷衍,家務事稍后再做也不遲,陪伴孩子更重要。于是我坐下來,和兒子一起看這張地圖。我邊聽邊問,兒子說得開心,我聽得有趣。 如果我不曾放下自己的事情坐下來,愿意進入孩子的世界,并帶著好奇向他提問聽他訴說,那么我只可能看到那張筆法幼稚的地圖,不會看到地圖背后還藏著一個孩子的靈動世界。 03 通過提問發掘孩子內在的力量 在傾聽中除了“看到”,還可以進一步從中發掘孩子內在的力量。好的傾聽是能夠帶給人力量的,這樣的傾聽,就會帶來好的問題。 什么是好的問題?就是那種會讓人微微一愣,促使他思考的問題。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。一個女孩一直被抑郁情緒所困擾,對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,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生活了無生趣。 咨詢師專注地聽完她的訴說,很認真地問了她一個問題:“你說自己快被抑郁情緒吞沒了,陷在其中不能自拔,可是你還是做到每周一次將自己梳洗清爽,努力走出家門,穿過半個城市,坐到我面前。我很想知道,是什么力量讓你能克服抑郁情緒,堅持做到這點呢?”女孩一下子愣住了。 答案顯而易見,卻又是她從未想到的:是她自己的力量讓她做到這一點??!雖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有種種不如意,可是內心深處還是不想放棄自己,還是想把自己拉出情緒的泥沼。 這句問話像星星之火,喚起了女孩內心的力量感,盡管是那么微弱,但轉機就由此發生了。因為這個問題幫助女孩發現:原來自己還是有力量的??! 這個故事讓我深受觸動。我也是由這個故事漸漸明白,什么是真正的傾聽。不妨在傾聽時問問孩子這樣的問題:你為什么會這么想?為什么會這么做?你是怎么做到的?這樣做時,你有什么感受?心里是怎么想的? 有一天上學的路上,兒子告訴我,他自愿報名了下周的數學課PPT主題演講。 “哇,真不錯!”我摸摸他的小腦袋,我想了想,又問他:“對了,你為什么想演講呢?”孩子明顯思考了一下,說:“演講的感覺很爽?!蔽以僮穯枺骸霸趺础??”“就是我可以把我想說的表達出來,特別過癮?!?“明白了,站在大家面前,把自己的想法大聲說出來的感覺確實不錯。不過這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和練習,你打算講什么主題呢?”接下來,我們就開始討論要演講的主題。 我的提問讓孩子原本模糊的“想要演講”的念頭清晰化了,讓他看到“想”的背后原來是他喜歡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,他喜歡站在講臺上的感覺。 孩子需要真正的傾聽,傾聽也會讓你更加了解孩子,創造出一個積極、溫暖的親子關系。我們希望自己怎樣被對待,就知道該怎樣對待孩子。 愛人如己以己度人,真正的傾聽就由此開始,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由此開始。
如何才能讓孩子跟你說出心里話?家長要先學會去“聽”
【概要描述】經常有父母感到迷茫和困惑,覺得自己很愿意去了解孩子的世界,也愿意去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系,但不知為什么孩子有什么事還是不愿意和自己說,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,成為他信任和愿意傾訴的人。
有些父母甚至專門學習了關于如何溝通和傾聽的課程,但仍然沒有什么效果。傾聽的確是和孩子建立關系的一個重要環節,絕不僅僅是技巧或方法這么簡單,而是需要用心去靠近和感受對方。
01
真正的傾聽是心與心的靠近
傾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我們習慣了用理性的頭腦去聽,并且在聽的時候頭腦高速運轉,忙著算計、分析、評價、解決問題。就像臺灣心理咨詢師周志建所說:真正的傾聽需要一種單純、一種簡單。
我們必須把自己“變成5歲的孩子”,用一顆赤子之心進入別人的生命。真正的傾聽應該是情感的、靈性的、直覺的,不是靠理性的頭腦,而是需要一種生命的投入,去解讀對方的生命故事,“只有生命可以抵達另一個人的生命”。
02
傾聽要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感受
學會傾聽,首先需要看到這個人。要做到這一點,需要我們放下自己,放棄想當然,放緩腳步,蹲下身子,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,設身處地去體會他的心情和感受。
比如對待淘氣的孩子,我們不僅要看到眼前這個孩子的調皮、叛逆、哭鬧,還要用心靈的慧眼看到孩子這個“人”。
我們可以仔細回憶一下平時與孩子之間的互動,我們真的“聽到”孩子在說什么嗎?真的體會到他當時的切身感受和需要嗎?
——孩子回家很開心:“媽媽,我今天語文考試得了95分!”“哦,不錯。你們班有多少90分以上的?你那5分丟在哪里了?”
——孩子把腿磕破了,疼得直哭?!霸缇透嬖V你,走路要看著道,別上躥下跳的,說多少遍你都不聽,這下知道疼了吧?!?br/>這些是多么熟悉的場景和對話。我們總是看到問題,看到分數,看到自己正確的地方,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,就是沒看到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要。
有時候我和兒子之間的互動情景也讓我深受啟發。有一天晚上,兒子整理書包時,獻寶一樣翻出他在學校畫的“軍事地圖”給我看。我當時有一堆家務事要忙,走過來匆匆瞟了一眼:“哦挺好的,有意思?!眱鹤記]再說什么,自己拿著畫琢磨著玩去了。
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敷衍,家務事稍后再做也不遲,陪伴孩子更重要。于是我坐下來,和兒子一起看這張地圖。我邊聽邊問,兒子說得開心,我聽得有趣。
如果我不曾放下自己的事情坐下來,愿意進入孩子的世界,并帶著好奇向他提問聽他訴說,那么我只可能看到那張筆法幼稚的地圖,不會看到地圖背后還藏著一個孩子的靈動世界。
03
通過提問發掘孩子內在的力量
在傾聽中除了“看到”,還可以進一步從中發掘孩子內在的力量。好的傾聽是能夠帶給人力量的,這樣的傾聽,就會帶來好的問題。
什么是好的問題?就是那種會讓人微微一愣,促使他思考的問題。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。一個女孩一直被抑郁情緒所困擾,對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,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生活了無生趣。
咨詢師專注地聽完她的訴說,很認真地問了她一個問題:“你說自己快被抑郁情緒吞沒了,陷在其中不能自拔,可是你還是做到每周一次將自己梳洗清爽,努力走出家門,穿過半個城市,坐到我面前。我很想知道,是什么力量讓你能克服抑郁情緒,堅持做到這點呢?”女孩一下子愣住了。
答案顯而易見,卻又是她從未想到的:是她自己的力量讓她做到這一點??!雖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有種種不如意,可是內心深處還是不想放棄自己,還是想把自己拉出情緒的泥沼。
這句問話像星星之火,喚起了女孩內心的力量感,盡管是那么微弱,但轉機就由此發生了。因為這個問題幫助女孩發現:原來自己還是有力量的??!
這個故事讓我深受觸動。我也是由這個故事漸漸明白,什么是真正的傾聽。不妨在傾聽時問問孩子這樣的問題:你為什么會這么想?為什么會這么做?你是怎么做到的?這樣做時,你有什么感受?心里是怎么想的?
有一天上學的路上,兒子告訴我,他自愿報名了下周的數學課PPT主題演講。 “哇,真不錯!”我摸摸他的小腦袋,我想了想,又問他:“對了,你為什么想演講呢?”孩子明顯思考了一下,說:“演講的感覺很爽?!蔽以僮穯枺骸霸趺础??”“就是我可以把我想說的表達出來,特別過癮?!?br/>“明白了,站在大家面前,把自己的想法大聲說出來的感覺確實不錯。不過這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和練習,你打算講什么主題呢?”接下來,我們就開始討論要演講的主題。
我的提問讓孩子原本模糊的“想要演講”的念頭清晰化了,讓他看到“想”的背后原來是他喜歡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,他喜歡站在講臺上的感覺。
孩子需要真正的傾聽,傾聽也會讓你更加了解孩子,創造出一個積極、溫暖的親子關系。我們希望自己怎樣被對待,就知道該怎樣對待孩子。
愛人如己以己度人,真正的傾聽就由此開始,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由此開始。
- 分類:教育專欄
- 發布時間:2021-04-06 15:17
- 訪問量:
經常有父母感到迷茫和困惑,覺得自己很愿意去了解孩子的世界,也愿意去和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系,但不知為什么孩子有什么事還是不愿意和自己說,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,成為他信任和愿意傾訴的人。
有些父母甚至專門學習了關于如何溝通和傾聽的課程,但仍然沒有什么效果。傾聽的確是和孩子建立關系的一個重要環節,絕不僅僅是技巧或方法這么簡單,而是需要用心去靠近和感受對方。
01
真正的傾聽是心與心的靠近
傾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我們習慣了用理性的頭腦去聽,并且在聽的時候頭腦高速運轉,忙著算計、分析、評價、解決問題。就像臺灣心理咨詢師周志建所說:真正的傾聽需要一種單純、一種簡單。
我們必須把自己“變成5歲的孩子”,用一顆赤子之心進入別人的生命。真正的傾聽應該是情感的、靈性的、直覺的,不是靠理性的頭腦,而是需要一種生命的投入,去解讀對方的生命故事,“只有生命可以抵達另一個人的生命”。
02
傾聽要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感受
學會傾聽,首先需要看到這個人。要做到這一點,需要我們放下自己,放棄想當然,放緩腳步,蹲下身子,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,設身處地去體會他的心情和感受。
比如對待淘氣的孩子,我們不僅要看到眼前這個孩子的調皮、叛逆、哭鬧,還要用心靈的慧眼看到孩子這個“人”。
我們可以仔細回憶一下平時與孩子之間的互動,我們真的“聽到”孩子在說什么嗎?真的體會到他當時的切身感受和需要嗎?
——孩子回家很開心:“媽媽,我今天語文考試得了95分!”“哦,不錯。你們班有多少90分以上的?你那5分丟在哪里了?”
——孩子把腿磕破了,疼得直哭。“早就告訴你,走路要看著道,別上躥下跳的,說多少遍你都不聽,這下知道疼了吧。”
這些是多么熟悉的場景和對話。我們總是看到問題,看到分數,看到自己正確的地方,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,就是沒看到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要。
有時候我和兒子之間的互動情景也讓我深受啟發。有一天晚上,兒子整理書包時,獻寶一樣翻出他在學校畫的“軍事地圖”給我看。我當時有一堆家務事要忙,走過來匆匆瞟了一眼:“哦挺好的,有意思。”兒子沒再說什么,自己拿著畫琢磨著玩去了。
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敷衍,家務事稍后再做也不遲,陪伴孩子更重要。于是我坐下來,和兒子一起看這張地圖。我邊聽邊問,兒子說得開心,我聽得有趣。
如果我不曾放下自己的事情坐下來,愿意進入孩子的世界,并帶著好奇向他提問聽他訴說,那么我只可能看到那張筆法幼稚的地圖,不會看到地圖背后還藏著一個孩子的靈動世界。
03
通過提問發掘孩子內在的力量
在傾聽中除了“看到”,還可以進一步從中發掘孩子內在的力量。好的傾聽是能夠帶給人力量的,這樣的傾聽,就會帶來好的問題。
什么是好的問題?就是那種會讓人微微一愣,促使他思考的問題。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。一個女孩一直被抑郁情緒所困擾,對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,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生活了無生趣。
咨詢師專注地聽完她的訴說,很認真地問了她一個問題:“你說自己快被抑郁情緒吞沒了,陷在其中不能自拔,可是你還是做到每周一次將自己梳洗清爽,努力走出家門,穿過半個城市,坐到我面前。我很想知道,是什么力量讓你能克服抑郁情緒,堅持做到這點呢?”女孩一下子愣住了。
答案顯而易見,卻又是她從未想到的:是她自己的力量讓她做到這一點??!雖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有種種不如意,可是內心深處還是不想放棄自己,還是想把自己拉出情緒的泥沼。
這句問話像星星之火,喚起了女孩內心的力量感,盡管是那么微弱,但轉機就由此發生了。因為這個問題幫助女孩發現:原來自己還是有力量的??!
這個故事讓我深受觸動。我也是由這個故事漸漸明白,什么是真正的傾聽。不妨在傾聽時問問孩子這樣的問題:你為什么會這么想?為什么會這么做?你是怎么做到的?這樣做時,你有什么感受?心里是怎么想的?
有一天上學的路上,兒子告訴我,他自愿報名了下周的數學課PPT主題演講。 “哇,真不錯!”我摸摸他的小腦袋,我想了想,又問他:“對了,你為什么想演講呢?”孩子明顯思考了一下,說:“演講的感覺很爽。”我再追問:“怎么‘爽’呢?”“就是我可以把我想說的表達出來,特別過癮。”
“明白了,站在大家面前,把自己的想法大聲說出來的感覺確實不錯。不過這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和練習,你打算講什么主題呢?”接下來,我們就開始討論要演講的主題。
我的提問讓孩子原本模糊的“想要演講”的念頭清晰化了,讓他看到“想”的背后原來是他喜歡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,他喜歡站在講臺上的感覺。
孩子需要真正的傾聽,傾聽也會讓你更加了解孩子,創造出一個積極、溫暖的親子關系。我們希望自己怎樣被對待,就知道該怎樣對待孩子。
愛人如己以己度人,真正的傾聽就由此開始,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由此開始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相關資訊
-
帶你了解學科類課程
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,學科類課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。從過去的傳統教學模式到現在的多元化教育形式,學科類課程的發展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歷程。學科類課程的發展史究竟是怎樣的? - 學科類課程的注意事項 04-11
- 學科類課程文化教育要求及隨意選擇 03-30
- 學科類課程是課程理論和實踐的關鍵一部分 03-20
- 學科類課程教育與課外教育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對立關系 03-10

誠信
中國誠信教育培訓機構

品牌
中國十大數學品牌教育集團

影響力
中國社會影響力教育培訓機構

專業
中國以演課為文化的機構
聯系我們
總部地址: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恒景花園南區商鋪2樓201-204室
服務熱線:0519-88828862
在線微信:18118008699
公司郵箱:84154979@qq.com
關注我們

微信公眾號

大象校長

石頭校長
Copyright ? 2021 常州市雷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2021013808號-1